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主题作文 主题作文

四年级下册数学_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题600道

zmhk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四年级下册数学_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题600道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四年级下册数学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1.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2.青岛版数学

四年级下册数学_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题600道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四年级下册数学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1.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

2.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一共几个单元

3.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与运算技巧总结

4.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是什么?

5.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四篇)

6.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四年级下册数学_四年级下册数学简便运算题600道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5篇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每一个四年级数学教师都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你会写四年级数学教案?四年级数学教案对每个四年级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许多的帮助。你是否在找正准备撰写“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素材,供大家写文参考!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109页例4,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一。

        教学目标

        1、学生再次经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提高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水平。

        2、通过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法则的总结,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概括能力。

        3、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能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吗?

        学生:能。多媒体出示修改后的例4情境图,把图中“每天用86 kg”改成“每天用35 kg”。

        学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688÷35,然后独立计算。

        抽学生把竖式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并说说计算方法。

        多媒体再出示未作修改的情境图。

        教师: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情境图后发现:运来的饲料总数没有变,每天要用的饲料增多了,要86 kg。

        教师:看来养鸡场的鸡长得越大,吃的饲料也越多,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又怎么列式?

        学生:688÷86。

        教师:这个算式的计算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计算相同吗?今天我们就继续来?

        [点评:通过变换情境图的方式,不但体现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还能引导学生对原有知识的回顾,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准备。]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4。

        教师:请同学们先试着算一算,看你在计算中又能发现什么新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汇报。

        学生:我们发现用被除数前两位“68”去除以86,不够除,这时应该怎么算呢?

        教师:这个问题就是今天我们主要讨论的问题,谁能解决?

        引导学生结合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中遇到类似问题时的解决方法思考后得到:当被除数的前两位去除以除数不够除时,就用被除数的前三位去除以除数。

        教师:也就是当被除数的十位上不够商1时,就从被除数的个位上开始除,现在大家能计算了吗?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

        教师:谁能把你的计算过程说给大家听听?

        让学生把列的竖式展示出来,结合竖式介绍算法。

        学生:从个位商起,把86看成90,可以想到8×90=720,所以觉得商7比较合适,但再算就发现86×7=602,余数是88,商7小了,再改商8刚好。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看来这些饲料只够用8天。

        教师:下面我们再来讨论:280÷35怎样试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引导学生明确:35这样的除数,个位? 既可以用“四舍”的方法看作30去试商,也可以用“五入”的方法看作40去试商,但无论哪种方法,发现商过大或过小时,都要通过及时调商的方式来找准确的商。

        [点评:这个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来进行计算方法的探索,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但能进一步完成学生对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认识,还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功体验,培养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2、总结算法。

        教师:回想一下,我们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计算中都遇到过哪些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1:在计算中首先要考虑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几位?

        学生2:每次除得的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学生3:怎样进行试商和调商?……

        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问题。

        教师:这些问题我们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学生4:先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三位。

        学生5: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商就写在十位上,如果除到个位,商就写在个位上。

        学生6:无论在哪一位除时,只要除得的余数比除数小,这个商就合适了。

        教师:我们看看书上的同学们又是怎样说的。

        指导学生看书,并理解教科书上小朋友对话框中的话。

        教师:现在谁能说说怎样计算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引导学生归纳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方法。

        [点评:该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以及结合教科书提示,总结归纳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的笔算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巩固运用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80÷3840÷6672÷3480÷32840÷24672÷21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你觉得哪种算要难一些?

        学生: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

        教师:难在哪儿?

        学生: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一眼就能看出商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却不容易一次就找到准确的商,很多情况下都要调商。

        教师:能把你调商的一些好办法告诉你的小伙伴吗?

        学生相互交流后,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1题中的后面3个算式的计算。

        2、活动:课堂活动第2题。

        (1)学生先独立思考后,再小组交流。

        (2)小组讨论组成三位数除以两位数,使商是两位数的算式又有哪些?

        3、完成练习二十一的1~5题。

        学生独立选择问题,并解决问题,然后再组织学生汇报,汇报中重点让学生说解决的方法和计算过程。

        学生汇报略。

        [点评:这个巩固教学环节,一是通过两种整除法的对比,引出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法计算的难点,并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试商的方法,突破本节学习内容的难点;二是用开放性的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试商的准确性;三是回到单元主题图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其中的问题,不但使单元主题图得到了充分地运用,还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和数学的实用价值。]

        四、课堂小结(略)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篇2

        教学内容:

        P6/例3 P10/例4(含有两级运算或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

        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

        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

        板书设计:

        四则运算(二)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 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运算顺序: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 运算顺序: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

        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面的。

        课后小结: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篇3

        一、 教学目标:

        1、 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 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 教学重点、难点:

        1、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 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 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 练习本

        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 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 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 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

        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 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 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三) 总结与反思,布置思考题

        1、 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 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 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思考题:

        如果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法,应如何计算?

        课后作业:

        练习一第1、2、5题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97,98页中的主题图和例题1,例2,以及第97~99页中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二十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平行四边形以及图形的特征;通过操作活动(折纸)认识并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高。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形状的过程,了解它的基本特征,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活动中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具准备:

        一个长方形方框,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每人一块直尺、一副三角板、一张印有平行四边形的白纸和一个剪好的平行四边形、一个硬纸条做的长方形方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平行四边形。实际上,在我们生活中也经常见到平行四边形。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主题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物体,你能在这些物体上找出平行四边形吗?(请同学到台上用鼠标边指边说,然后课件再呈现学生所指出的平行四边形。)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找到了这么多的平行四边形,它们有些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进一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

        二、 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1)教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喜欢)现在,老师就给同学们表演一个小魔术。

        (教师出示一个长方形方框)这个图形大家认识吗?(它是长方形)

        教师:对!这是一个长方形。老师握着这个长方形方框的两个对角,轻轻地拉一拉。变!变!变!这还是长方形吗?(平行四边形)对!这是平行四边形。

        教师:你们想玩玩这个魔术吗?

        (2) 学生自己用硬纸条做的长方形方框来体验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3)师:同学们观察老师手里的平行四边形,同桌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1:对边平行

        生2:对边相等

        同学们真聪明,真能干通过观察发现了这么多!

        同学们,这些发现对吗?现在我们来验证我们的发现,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平行四边形,首先我们用画平行线的方法来验证对边是否平行。

        汇报结果:对边平行

        现在我们再来验证一下对边真的相等吗?应该怎样办呢?

        生:测量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

        师:请拿出你们的直尺测量手中平行四边形四条边的长度。

        汇报结果:对边相等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发现了平行四边形有两个特点,它们是什么呢?

        (4)师:我们现在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也知道它的对边相等且平行。那么什么是平行四边形呢?

        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出: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

        同学们真能干!这么快就知道了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现在我们来学习,平行四边形另外一个特征。请同学们拿出老师发的平行四边形跟老师做(折高)。

        师:打开平行四边形,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垂直于边)

        师:想一想什么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折平行四边形的高,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我发现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

        教师:对!平行四边形有无数条高。

        第99页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教师强调底与高的对应性。

        师:引导认识底

        3、引导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1)完成表格

        (2)归纳总结第98页课堂活动第1题

        教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到现在为止,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教师:它们都有哪些地方一样呢?(它们都是对边相等,对边互相平行……)

        教师:平行四边形的这些特征,长方形、正方形都具备。

        我们通常说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具有不稳定性。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能给大家讲讲吗?

        四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案篇5

        一、 教材分析和目标确定

        教材在“简单的数据整理”之后编排了“平均数”这一课,可以看出平均数与统计知识间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平均数是统计知识中的一个信息数,让学生通过实验、猜测、探究等活动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这对学生应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学习复杂的统计知识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新课标明确指出“估算能力、统计概率的思想和方法已成为未来公民必备的常识。”依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本课的知识特点和学生认知能力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索中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知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参与、体验、应探究意识,提高学生构建和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 渗透“移多补少”“估算”等数学思想动态的分析和解决问题,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数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应用。

        二、 教法、学法

        教法和学法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拫据这一基本理念和本课知识学生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因此我采用尝试教学法为主。激励、演示、迁移为辅的教学方法。学生采用观察分析、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这节课中,老师准备了实物投影片、大小一样的4个水杯等教具;学生4人一组准备大小一样的4个水杯等学具。

        三、 教学流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环节如下:

        设疑激趣→实验探究→应用拓展→回顾小结

        下面我从这四个环节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第一环节:设疑激趣

        采用淡话导入,问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到现在,学过哪些带有“数”(板书:数)这个字的数学知识,学生通过说发现数学真和“数”这个字联系紧密,于是设疑: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数”这个字有联系的数学知识,它是什么呢?老师想,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自己发现这个秘密。你们有信心吗?本环节学生谈的过程,就是整理原有生活经验的过程,激活初步形成的数学思想,为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做知识上、方法上、情感上的准备。

        第二环节:实验探究(分二步进行)

        第一步、动手实践,感知均等。

        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把桌上4个不同高度的水杯的水倒匀,鼓励学生用最少的次数,最快的速度完成。

        学生充分活动后,小组汇报实验过程时,请完成最快的一组到前面边演示边谈谈怎样快又准的分均,从而渗透移多补少、巧合均分的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步:估计预测,探究解疑。

        让学生估计一下现在水面的高度,并把这个数记下来。那准确的高度是多少呢?让学生探究解决。预计学生会用尺子量,或先求总高度,再求每杯水的平均高度。学生得出结论后,选择有差异的两个小组汇报并板书,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在肯定学生的方法后,让学生看板书说想的过程。教师再让学生说4厘米怎样得来的?通过这样的强化,学生明确4厘米就是把4杯水的总高度平均分成4份,就求出每杯水的平均高度,我们可以叫它什么数呢?(板书:平均)让学生再谈谈对平均数的理解?由此揭示课题,突破重点。

        本环节让学生在实践、猜测、探究中亲历亲为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构建数学知识的能力。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探究,目的是降低个人学习的难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在学生讨论时,老师参与其中,及时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使课堂教学在着眼发展,凸显主体中进行。

        第三环节:应用扩展(分四个层次进行)

        1.列举实例: 生活中什么地方你遇到过平均数?学生谈完,教师出示一组平均数的资料。此题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平均数与生

        活的联系。老师出示的资料,既开拓学生的视野,又对学生紧张的学习情绪起到缓解的作用。也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教育。

        1、未来100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将达180岁。

        2、一年里,有1032万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森林正已平均每分钟20公顷的速度减少着。

        3、一天平均笑15次。

        4、 唐山市通过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的身高明显上升。7~12岁男生平均身高增长2.1厘米,女生增长1.7厘米;13~15岁男生平均身高增长1.9厘米,女生增长0.8厘米。

        2.尝试练习:出示例3,让学生尝试计算,然后对照课本我检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和自己的身高对比,以及猜测全县四年级学生的身高为一组,推广对全省以至于全国四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

        3.明辨真伪:深化学生对平均数的理解,关注学生应用能力的提升。通过课前了解自己家每月平均电费的支出,对学生进行节约能源教育。再结合第1题,唐山开展大课间活动,对学生进行多参加体育锻炼的教育。

        4.参与实践:教师选8名学生做拔河游戏,4名高大强壮,4名矮小瘦弱为一组,问学生这样把他们平均分成两组行不行,学生参与其中,谈理由,使学生对平均数体现出的公平和不公平性都有一定认识。培养了学生动态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团结起来力量大的教育。

        本环节的设计遵循了学生认知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4种题型,达到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于一体的目的。使课堂教学彰显人文关怀和应用性特点。

        第四环节:回顾小结

        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平均数,通过和它打了这么长时间交道,你想对平均数说些什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整个教学设计既尊重教材,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寓教于拓、寓教于理,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但有知识的雨露滋润心田,更有智慧的阳光普照心灵。

        四、 教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思路清晰、开放,我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带者浓厚的兴趣,学得积极主动,变知识的接受过程为科学的学习过程。使学生探究新知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得到培养,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过程中,教师棵前的预设有效地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的大门,如导入新课部分,我问学生从一年到现在我们学过哪些带“数”这个字的数学知识,学生可能想得比较复杂,我适时地举起卡片(3/5)是什么数?(9)是几位数?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被打开,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中,并且还说出小数、带分数?等没学过的知识?

        教师富有激励性和生动的语言活化了学生的思维,如应用拓展地1题,教师出示的材料有一题是“人一天平均笑十五次”,教师说,老师希望看到你们的第十六次、十七次的笑,笑一笑,看谁笑得开心自信,那第十八次笑是什么笑?学生各抒己见,脸上洋溢着笑意、童趣,教师做后总结:老师真希望每天看到同学自信开行胜利的笑。接下来还有几道题挑战同学们,看你们能否露出胜利的笑。

        注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儿童的天性好玩、好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游戏中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对培养学生构建和应用知识的能力都有益,我在本节课教学中,让学生在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在游戏中完成教学难点的突破,学生学的兴趣盎然,教师也在学生收获的同时,不断地修正着自己的从教的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处处体现着人性的关怀,我充分注意到好中差的价值取向,努力让每名学生都有展示的空间和机会,力争让课堂教学成为学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舞台,让学生有学有所获的富足,又有不断进取的动力;

        本节课虽然有许多可以自慰的地方,但还存在着学生动中思的不到位,学生回答问题逻辑性不强的弱点。在小组合作时,我没有完全照顾到个体差异,这也让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性得不到有效的发挥,教学如何面向全体,面向每一名学生,这是我在教学中要不断完善的课题。

        ①(140+185+170+125)÷4

        ②(140+185+170+125)÷365

        ③(140+185+170+125)÷12

        3、 某机械配件厂,两个枝术革新小组进行技术竞赛,下面是他们10分钟生产的零件总数:

        第一小组:57+68+73=198(个)

        第二小组:49+36+75+42=202(个)

        由此推断:第二小组获胜。

        1、 几天,老师统计了一下我们班三月份同学们零用钱的花销情况,其中5名学生零用钱平均花销16元,请你猜猜他们各花多少钱?

        姓 名 李明新 韩天婷 刘 威 张 强 周艳琪

        花销金额(元) 13      19 18 16 14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一共几个单元

       、张大伯家有940千克水稻,每50千克装一袋,至少需要多少只袋子将这些水稻装起来? 2、修一条长960米的水渠,原计划24天完成任务。实际每天修48米,实际可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3、 同学们排队做操,如果每行站24人,需要站36行;如果每行站32人,需要站多少行? 4、 一套服装,上衣54元,裤子38元。①8套这样的服装要多少元?②690元最多可以买几套这样的衣服? 5、 一瓶油,连瓶中700克,吃了油的一半后,连瓶还重450克。油重多少克?瓶子重多少克? 6、 甲工程队每天修路128米,乙工程队每天修路236米,丙工程队每天修路136米,丁工程队每天修路264米。现有一条500米的路,要求一天修完,选择哪几个工程队合修比较合适? 7、 学校新建了一幢教学楼,共4层,每层有5间教室,每间教室里安装了12盏日光灯。这幢教学楼共安装了多少盏日光灯? 8、 15只青蛙1小时可以吃蚊子480只。照这样计算,250只青蛙1小时可以吃多少只?如果50只蚊子重1克,这些蚊子工重多少克? 9、 春苗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组织小朋友一起去旅游。一年级有48人,二年级有44人。已知面包车每车坐17人,大巴每车坐35人。请帮他们设计一个租车方案。 10、在公园门口,小李 停放小汽车,第一小时需付款4元,以后每小时付款2元;小张停放面包车,第一小时需付款5元,以后每小时付款3元。他们都付了14元,各停车几小时? 10、 学校花坛里载了13排月季花,每排12株;还载了8排菊花,每排24株。月季花比菊花少多少株? 11、 小马虎在计算时,不小心将除数25写成52,结果商是6,余数是40。正确的商是多少? 13、 篮球每只80元,排球每只60元,足球每只90元。 ①买2只篮球和3只足球一共多少元?②如果给你300元,你怎样安排? 14、李军在计算除法时,把除数43写成34,结果得到商16还余22。你能计算出正确的结果吗? 15、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22本。如果从上面取出6本放到下层,两层书的本数就同样多。书架上、下两层各有多少本书? 16、甲、乙两地相距15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了3小时后,离乙地还有15千米。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7、两个加数之和比一个加数大27,比另一个加数大72。这两个加数的和与差各是多少? 18、有两堆棋子,第一堆有67个,第二堆有53个,从第二堆中拿出多少个棋子就能使第一堆的棋子数是第二堆的2倍? 二、综合拓展 1、两个数的和是957,其中一个加数的个位是0,若把0去掉,则与另一个加数相同。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 2、学校参加舞蹈兴趣小组的同学,女生比男生多60人,女生比男生的4倍少15人,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提示:画画线段图也许你能解答了哟!) 3、爷爷今年70岁,孙女今年10岁,后年爷爷的年龄是孙女的几倍?几年后爷爷的年龄是孙女的5倍? 4、两个数相除,商为23,余数为12。被除数与除数之和为396。求被除数? 5、有一批货物,如果用5辆大卡车和2辆小卡车正好运完,或者用2辆大卡车和8辆小卡车也正好运完,如果全用大卡车运,要几辆才能运完? 6、四(1)班的46名同学去划船,有可乘6人的大船和可乘4人的小船共10条,如果正好坐满(没有空位,所有人都有座位),那么他们应该怎样租船? 7、王老师家住在七楼,早晨乘电梯下楼时,每层楼都停留了30秒,电梯下降一层楼要15秒,王老师乘电梯下楼用了多少时间? 8、两辆车上共坐了105人,如果金龙车上增加5人,大宇车上减少4人,这时两辆车上的人数一样多,原来这两辆车上各坐了多少人? 9、一只蜗牛沿着柱子往上爬,每天清晨到傍晚向上爬5米,夜间又滑下4米,按这样的爬法,蜗牛爬了20天到达柱顶。这根柱子有多高? 10、如果买6盒粉笔和3盒蜡笔共需要194元,买2盒粉笔和被盒蜡笔共需要126元,那么买8盒粉笔和3盒蜡笔共要多少元? 11、有81个同学要到河对面的学校上学,而河边只有一只最多只能载11人的船,且没有船夫,问,这些同学全部过河至少要多少次?假如船过一次河要3分钟,那么同学们全部过河要 12、王大伯赶着一头猪去市场换兔子,如果一头猪可以换3只羊,一只羊换2只兔子。算一算,王大伯可换回多少只兔子?多少时间? 13、要把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与运算技巧总结

八个。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有八个单元,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这五个单元是“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空间与图形”领域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平均数一个单元;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这两部分是“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另外还有一个智慧广场,最后是回顾整理总复习。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包括算术、代数、几何、三角、微积分等,即术数,古代关于天文、历法、占卜的学问。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必背公式是什么?

        小学数学里面从一二年级的简单运算到三四年级的数学强度加大。检验和学习数学成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应用题,我整理了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复习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题

        1. 某化肥厂一月份生产化肥310吨,二月份生产400吨,三月份生产490吨化肥,平均每月生产化肥多少吨?

        2. 一匹马每天吃12千克草, 照这样计算, 25匹马, 一星期可吃多少千克草?(用两种方法计算)

        3. 工人王师傅和徒弟做机器零件, 王师傅每小时做45个, 徒弟每小时做28个, 王师傅工作6小时, 徒弟工作8小时, 他貌做多少个机器零件?

        4. 工厂有煤8000千克, 原计划烧25天, 由于改进炉灶, 实际烧了32天, 平均每天比原计划节约多少千克?

        5. 工地需要1280袋水泥, 用8辆大车4次才全部运来, 一辆大车, 一次可运多少袋化肥?(用两种方法计算)

        6. 农具厂上半年生产农具4650件,下半年生产农具5382件,全年平均每月生产多少件?

        7. 服装加工部用120米布可做成人制服24套, 如果做儿童服装, 可做30套, 每套儿童服装比成人服装少用布多少米?

        8. 一个养鸡场四月份卖出12300只鸡, 五月份卖出的比四月份的2倍还少200只, 两个月一共卖出多少只鸡?

        9. 某工厂原计划一年生产农具4800部, 实际用10个月就完成了任务, 实际平均每月比原计划每月多生产多少部农具?

        10. 一台机器8小时可以加工320个零件, 照这样计算, 要用5台机器加工2000个零件, 需要多少小时?

        11. 某煤矿四月份计划出煤38400吨,技术革新后平均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增产256吨,四月份实际生产多少吨煤?(按30天计算)

        12. 第一小组有6个人,其中5个人语文考试的平均分是85分,加上王刚的分数后,平均成绩是87分,王刚的考试成绩是多少分?

        13. 两个水管同时向池中放水,粗管每小时放水15吨,细管每小时放水11吨,经过8小时把水放满,这个水池能装多少吨水?(用两种不同方法计算)

        14. 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0米,宽40米,扩建后长和宽分别增加5米,扩建后操场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

        15. 一个长方形长21厘米,是宽的3倍,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16. 一吨废纸可以生产纸张700千克, 如果一千克纸能制成25本练习本, 那么12吨废纸生产的纸张能制成多少本练习本?

        17. 录制一份气功报告需要4盒录音带, 录满一面录音带需要30分, 这份报告一共录了多少小时?

        18. 一台推土机3小时可铺路600米,如果每小时多铺20米,8小时能铺多少米?

        19. 李庄农民往粮库运小麦, 第一天运了10车, 第二天运了7车, 每车运小麦2吨400千克, 两天共运多少千克? 合多少吨多少千克?

        20. 100块湿砖重450千克, 每块砖吹干后减轻850克, 100块湿砖在吹干后重多少千克?

        21. 一台自动包装机用20秒包装135块糖, 照这样计算, 这个机器1小时能包装多少块糖?

        22. 一根钢管长9米,用去了3.6米,剩下的比用去的长多少米?

        23. 某造纸厂七月份造纸1.56吨,八月份造纸1.68吨,九月份造纸数比七、八月份的和少0.74吨,九月份造纸多少吨?

        24. 工厂食堂上半年烧煤30吨,下半年比上半年节约了2.45吨,下半年烧煤多少吨?

        25. 一双布鞋7.8元,一双球鞋9.5元,一双球鞋比一双布鞋贵多少元?

        26. 有两个粮仓,第一个粮仓里有粮食56.5吨,比第二个粮仓少9吨,两个粮仓共有粮食多少吨?

        27. 甲乙两队合铺一条长94.6千米的公路,甲队铺了32.5千米,乙队铺了29.5千米,还剩多少千米没有铺?

        28.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1米,腰长是0.4米,这个三角形底边长多少米?

        29.一台磨面机每小时磨面800千克,照这样计算,6台磨面机5小时能磨面粉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30.一堆煤共800吨,用5辆卡车,16次可以运完,平均每辆卡车每次运几吨?

        31.一辆汽车6小时行了300千米,一列火车6小时行了600千米,火车比汽车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3.向阳小学气象小组一周中,测得每天的最高气温分别为:31、31、34、32、33、30、33度.这一周最高平均气温是多少度?

        34.小华步行4千米680米,用了1时18分,平均每分行多少米?

        35.一辆自重3吨的卡车,车上装有7000千克木料,要通过一座限重11吨的桥.算一算,卡车能否通过这座桥?

        36.28行播种机的宽度是4米.用拖拉机牵引,每小时行5千米,可以播种多少公顷土地?

        37.甲、乙两堆货物共重8000千克,已知甲堆货物的重量是乙堆货物的4倍.求甲、乙两堆货物各重多少千克?

        38.一列火车上午6小时行了366千米,下午4小时行了276千米.下午比上午平均每小时多行多少千米?

        39.一个工厂前6个月用煤120吨,后半年用煤102吨.每吨煤按80元计算,后半年比前半年平均每月用煤节约多少元?

        40.一个林场前年植树1480棵,去年植树的棵数是前年的2倍,今年植树比前两年植树的总数还多420棵,今年植树多少棵?

        41.100千克稻谷可碾米75千克,1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

        42.1千克黄豆可出油0.38千克,100千克黄豆可出油多少千克?1000千克黄豆呢?

        43.张老师用43.20元买了10支钢笔,每支钢笔多少元?买100支这样的钢笔应付多少元?

        44.甲数是3.8,乙数是38,在它们的末尾都添上两个零,这时乙数是甲数的多少倍?

        45.学校买足球和篮球共用65.76元,已知买足球用了42.86元,买篮球用了多少钱?

        46.同学们采集树种子,一班采集了32.56千克,二班采集了38.45千克,两个班共采集多少千克?

        47.李老师买数学参考书用了24.28元,买语文参考书用了23.76元,他付给售货员50元,应找回多少钱?

        48.工人叔叔修路,第一天修了18.65米,第二天比第一天多修了5.6米,两天共修多少米?

        50.同学们去春游.每辆汽车运了48人,用3辆汽车运了2趟才把所有师生送去.春游的师生共有多少人?

        51.装订车间每人每小时装订课本640册,照这样计算,12人8小时装订课本多少册?

        52.汽车队开展节约用油活动,12辆车一年共节约汽油7200千克,平均每辆车每个月节约汽油多少千克?

        53.一部电话机售价320元,一台“彩电”的售价是电话机售价的8倍,一台电脑的售价比“彩电”售价的3倍还多1000元,一台电脑多少元?

        54.两个车间生产零件,5天后甲车间生产1520个零件,乙车间生产1280个零件,若每天工作8小时,乙车间比甲车间每小时少生产多少个零件?

        55.据统计篮鲸3小时能游108米,海豚5小时能游245米,每小时篮鲸比海豚少游多少米?

        56.一个生产小组有25人,一天加工零件1500个,后来又调入了8个人,照这样计算,生产小组每天比原来多加工多少个零件?

        57.华联商厦一天卖出“南极人”纯棉内衣90套,上午卖出38套,每套纯棉内衣218元,上午比下午少卖出多少元?

        58.粮食加工厂用2台磨面机5天磨面粉28800千克,每天工作8小时.第一台每小时磨面314千克,第二台每小时磨面多少千克?

        59.小刚读一本书,第一天读10页,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读5页,最后一天读40页正好读完.他一共读了多少天?

        60.一本书,小华看了45页,没看的比看了的3倍少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61.师徒二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师傅每小时加工125个,徒弟每小时加工100个,8小时完成任务,完成任务时,师傅比徒弟共多加工多少个零件?师傅和徒弟共加工多少个零件?

        62.已知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68,丁数为148,求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多少?

        63.同学们参加环保活动,六一班42人,平均每人清理环境80平方米,六二班38人,共清理环境2800平方米,两个班平均每人清理环境多少平方米?

        64.小华骑车行20千米400米,用了1时20分.平均每小时骑车行多少千米多少米?

        65.工厂运来一批原料,已经运来15吨400千克,剩下的比运来的3倍多500千克.这批原料共有多少千克?合多少吨多少千克?

        66.打字员每分钟打150个字,要打一份30000字的书稿需要几小时几分钟?

        67.一块长方形稻田,宽200米,长是宽的2倍,这块稻田有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稻田收稻谷6500千克,这块地共收稻谷多少千克?

        68.10吨小麦可磨面粉8.5吨,100千克小麦可磨面粉多少吨?

        69.100吨海水含盐3吨,10吨海水含盐多少吨?

        70.五金厂共生产铁钉3000千克,装进100只木箱后,还剩500千克,还需要多少只木箱?

        71.一袋米吃去32.18千克,还有17.82千克,这袋米原有多少千克?

        72.一个足球48.36元,一个篮球54.27元,王老师用150元买 足球,篮球各一个,应找回多少元?

        7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54米,比宽多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74.两根电线,第一根长48.3米,比第二根长6.5米,第一根用 去9.4米后,比第二根少多少米?

        75.一把椅子35.4元,比一张桌子便宜 16.2元,学校买了100  套桌椅,共用多少元?

        76.一根绳子分成三段,第一、二段长38.7米,第二、三段长 41.6米,第一、三段长39.7米.求三段绳子各长多少米?

        77.甲仓有粮58.4吨,乙仓有粮44吨,从甲仓运走多少吨粮以后,乙仓存粮是甲仓的2倍?

        78.学校买来320套课桌椅,每张桌子55元,每把椅子36元,学校共花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解答)

        79.7名工人8天加工服装 2632件,照这样计算,再增加 3名工人,1天能加工服装多少件?

        80.果园里有梨树132棵,比桃树少44棵,苹果树的棵数等于梨树、桃树总棵数的2倍,果园里有苹果树多少棵?

        81.学校为同学们买排球花了360元,买足球花的钱比买排球的2倍少60元,又恰好是买篮球的2倍,学校买篮球比买排球 少花了多少元?

        82.学校把清扫一块长39米,宽20米的绿地任务分配给两个 班,甲班有40人,乙班有38人,如果按人数分配,每班应清 扫多少平方米?

        83.三筐苹果共重110.5千克,如果从第一筐取出18.6千克,从第二筐取出23.5千克,从第三筐取出20.4千克,则三筐所剩的苹果重量相同,原来三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

        84.公园里有松树64棵,比柳树少16棵,杨树的棵数等于松树、柳树棵数和的3倍,公园里有杨树多少棵?

        85.儿童节时两组同学用3小时共做花240朵,第一组每小时做44朵花,第二组有6人,平均每人每小时做花多少朵?

        86.民工队修一条水渠,计划每天修84米,34天可以完成,结果每天修102米,可以提前几天完成?

        87.一块长方形菜地面积是1公顷,长125米.一块麦田长250米,这两块地的宽相等,麦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88.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前两小时行了90千米,第三小时行了48千米,正好到达乙地.这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89.果园收一批苹果.用小筐装每筐能装25千克,需要28个筐,如果改用10个大筐装,还要剩下50千克.平均每个大筐装多少千克?

        90.甲、乙两个班都有学生48人,每人做16朵纸花送给幼儿园,一共送了多少朵?

        91.甲、乙两地相距456千米,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76千米,需要几小时?

        92.有两个粮食仓库,如果第一个仓库运走2500千克,两个仓库存粮一样多,已知第二个仓库存粮原有50200千克,原来两个粮库共存粮多少千克?

        93.师傅每小时生产机器零件64个,徒弟每小时生产48个零件,师傅3小时生产的零件,徒弟要几小时完成?

        9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120米,宽60米,如果每12平方分米种一棵西红柿,这块菜地一共可以种多少棵西红柿?如果每棵西红柿收3千克,一共收西红柿多少千克?

        95.甲有14.8元,乙有15.2元,俩人要合买一个足球,一个足球的价钱是他俩人钱数总和的2倍,一个足球多少元,他们还差多少元?

        96.一台机器3小时耕地15公顷,照这样计算,要耕75公顷地,用5台机器需要多少小时?

        97.商店有14箱鸭蛋,卖出去250千克后,还剩4箱零20千克,每箱鸭蛋有多少千克?

        98.光明小学为山区同学捐书,四年级捐240本,五年级捐的是 四年级的2倍,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捐120本,平均每个年级捐多少本?

        99.粮店运进大米、面粉各20袋,每袋大米90千克,每袋面粉25千克,运进的大米比面粉多多少千克?(用两种方法解答)

        100.两根绳共长48.4米,从第一根上剪去6.4米后,第二根比第一根剩下的2倍还多6米.两根绳原来各长多少米?

小学四年级数学运算技巧总结

        ? (一)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加起;

        3、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二)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三)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四)四位数的读法

        1、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2、中间有一个0或两个0只读一个“零”;

        3、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五)四位数写法

        1、从高位起,按照顺序写;

        2、几千就在千位上写几,几百就在百位上写几,依次类推,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六)四位数减法也要注意三条

        1、相同数位对齐;

        2、从个位减起;

        3、哪一位数不够减,从前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七)一位数乘多位数乘法法则

        1、从个位起,用一位数依次乘多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八)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九)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1、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2、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3、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十一)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1、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3、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十二)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2、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3、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十三)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十四)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在得数里对齐横线上的小数点位置,点上小数点。

        (十五)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先按照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十六)除数是整数除法的法则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十七)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运算法则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几位,被除数小数点也向右移几位(位数不够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十八)解答应用题步骤

        1、弄清题意,并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2、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3、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十九)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2、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写出答案。

        (二十)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二十一)同分母带分数加减的法则

        带分数相加减,先把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二十二)异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的法则进行计算。

        (二十三)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整数,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二十四)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分数乘以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二十五)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这个数乘以除数的倒数。

        (二十六)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

        把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号去掉,同时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二十七)把分数化成百分数和把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

        把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四篇)

       四则运算

       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乘除法,也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然后再按“先乘除,后加减”顺序进行计算。

       5.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6.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7.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8.一个数乘0,仍得0。

       9.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加法乘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字母表示a+b=b+a。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3.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字母表示a×b=b×a。

       4.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a×b)×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

       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一份是(1分米),就是(1/10)米,也就是(0.1米)。

       2.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一份是(1厘米),就是(1/100)米,也就是(0.01米)。

       3.把1米平均分成1000份,每一份是(1毫米),就是(1/1000)米,也就是(0.001米)。

       4.分母是10,100,1000等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

       5.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等。

       6.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比较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十分位。以此类推。

       9.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四句歌。

       小数点移动要记牢,右移扩大,左移缩小,移动一位是10倍,移动两位是100倍,移动三位是100倍···位数不够O补位。

       10.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记住求近似数时,看要保留的尾数最高位是几,再用“四舍五入”法决定是“进”还是“舍”。注意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三角形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按角分类可以分成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5.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底上面的两个角叫做底角,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

       6.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做正三角形。

       7.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1.小数加减法列竖式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或减起,计算加法时,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一当十再减,最后的结果中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2.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最大的特点能够清楚地表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特点不仅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时间如流水,寒假就结束了,新的学期开始了,有计划才能做事胸有成竹,有条不紊。做好工作计划,抓住提前规划的优势。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四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篇一: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

        四年级共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该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知识掌握情况

        从入学的摸底考试来看,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还不牢靠。在计算方面,学生的差别比较大,多数学生对于口算,能做到脱口而出,但由于部分学生对于乘除知识掌握不好,直接影响了口算的速度和计算的正确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来的差距非常之大。对于一些计算式题,部分学生的计算速度极待提高,各种计算的良好习惯有待养成。应用题掌握得还不够,只有部分学生能认真分析题意,正确列式,不能很好地根据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去分析题意,对各种应用题的结构掌握的还不够。同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有待于提高。这对本学期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少数优等生的知识和经验、获取知识的能力、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而学困生连乘除法的计算都有困难。

        3、学习习惯、兴趣、方法及心理特征

        从学习习惯、兴趣、方法看,多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都较好,对数学课学习兴趣较浓厚,能按正确学习方法去学数学。他们能上课遵守课堂常规,专心投入,认真完成作业,对不懂问题能及时大胆提问。学生上进心强,班级学生之间竞争意识浓。接受新知识的主动性较好,好奇心,好强心都很强,具体形象思维活跃。由于年纪较小,学生的个性显得不稳定,对事物的认识和个人的情感不能客观的分析,意志力尚不定型,自控力不强,对人对事热情度高,但持久性差,注意力易分散,失败面前易灰心。同时也有个别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思想开小差,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对实施课堂教学有一定难度。

        从心理特征看,多数学生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喜欢表扬夸奖,班上竞争意识浓。学困生上课比较被动,不闻不问,积极性不高,作业完成较难,但也喜欢激励。

        4、优秀生学习特点和后进生成因:

        (1)优秀生少,根据平时的质量检测,真正成绩稳定,思维灵活,对应用题能认真而正确地分析的同学只有x个。他们对数学学习兴趣很浓厚,能较好遵守小学生课堂常规,同学之间能互相帮助,共同探讨,互相协作,他们思维活跃,发言大胆,对有争议的问题能大胆争论,上进心强,上课认真听讲,作业及时认真,不懂问题能大胆提问,恐怕学习成绩会下降。这些学生的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较为重视,大部分的家长能而且有能力配合教师的教学对学生进行个别的辅导。

        (2)中等生对应用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一般,成绩有回落的可能。他们学习认真,作业态度好。

        (3)班中的后进生,大多数是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存有知识断层,学习的自律性比较差,学习能力弱,接受能力差,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也提不起兴趣。在他们当中有的是单亲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学习关心,指导,督促不够。有的是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过于迁就。有的是由于不好的学习习惯影响了他的学习成绩。上述原因形成恶性循环,使他们失去信心,致使形成后进生。也有几位学生是智力低下,接受能力差。

        (4)纵观全班,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差别很大,如计算速度、参与小组讨论的能力,解答应用题的思维能力等。课堂中教师虽尽力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班中学生数多,个别学生的知识断层点,无法弥补,优等生的潜能也没能充分挖掘出来,无法面面俱到,这也是本学期需要解决的教学难点之一。

        5、其他因素:

        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他们热爱劳动,活泼好动,集体荣誉感强,学生多数家庭贫困,家长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但教育方法不当,家校配合不够,并对“减负,推素”存有认识偏差。

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共分七个单元,即: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定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从不同的面观察物体,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等内容。

        1、用字母表示数

        让学生明确为什么要引入字母,了解并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同时又能反过来把数代入到含有字母的式子中进行计算。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算。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替换能力,提高简算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和认真审题、认真书写的良好习惯。

        2、乘法运算定律

        在学习加法运算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乘法的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培养简算意识,化繁为简的能力,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能灵活应用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3、角与三角形的认识

        在认识角的基础上,对角进行分类,会辨认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方法,会用量角器画出指定度数的角,能够辨认各种三角形,掌握三角形内角和。知道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三角形,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在认识小数的基础上,建立小数的概念,掌握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认识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5、观察物体

        学习这部分知识,让学生借助实物和正方体模型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的形状,在观察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在熟练掌握整数运算顺序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运算法则,熟练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及小数的简便算法。

        7、统计

        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表示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理解和掌握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分配律,同时能够很好的利用,真正的简化计算。

        3、能够准确的辨认各种三角形,掌握三角形内角和,会辨认角。

        4、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5、能分辨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实物和几个正方体拼成的形体的形状培养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6、掌握小数的加法与减法的运算法则,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7、进一步学习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用字母表示数,乘法运算定律,角与三角形的认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四、教学措施

        1、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以及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观察及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差生转化、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提出问题,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个性。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7、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8、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9、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10、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11、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12、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五、教学具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活动角,纸质不同类型三角形模型,平行四边形教具,小棒,正方体模型若干个。

篇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四年级个别学生思维活跃,聪明好学,学习兴趣较浓,但个别学生由于基础知识的问题,接受能力较差,理解新知识和计算较慢,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比较懒散,对待学习热情不高。从纪律及其它方面看,学生都不错,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浮躁,自信心不足,不敢表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只求表面知识,不求理解等等。教师必须加以正确、有力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材施教,把每堂课都上得有声有色,丰富多彩,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材情况分析

        教材总共分为七单元。一是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是认识图形。三是小数乘法。四是观察物体。五是小数除法。六是游戏公平。七是认识方程。其中第一单元,第三单元,第五单元属于数与代数。第二单元和第四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第六单元属于统计与概率。

        (一)数与代数

        1.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本单元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册学习“元、角、分与小数”的基础上,扩展对小数的认识,把小数和分数初步联系起来,进一步了解小数的意义。结合具体情境,学习小数加减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小数乘法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经历探索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第五单元:小数除法

        本单元包括小数除法、积商的近似值,循环小数,小数四则运算等内容。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将经历探索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了解在生活中有时只需要求积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养估算意识。初步了解循环小数。会运用小数四则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空间与图形

        1、认识图形。通过分类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了解梯形的特征。通过对三角形分类,了解各类三角形的特点。通过操作,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三个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运用学过的图形设计一些简单的图案。

        2、观察物体。通过实际观察,学生体会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景物,看到的画面不同。能辨认从不同位置拍摄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能辨认从观察点高低、远近拍摄到的相应照片和先后顺序。

        (三)统计与概率

        游戏公平。通过游戏,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设计公平的简单游戏规则。

三、教材特点

        1.提供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的学习素材,使学生能借助直观形象的材料更好地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

        2.创设探索数学规律的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探索数学规律的意识。

        3.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每个学生都能在设计方案中获得成功。

        4.重视在多种活动中培养空间观念,发展空间观念。

        5.设计富有特色的综合应用活动。使学生自觉地将各方面的经验、知识、策略进行综合应用。

        6.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周围的事物,培养对数学美的理解,展示数学发展的历史,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

四、教学工作中的主要措施

        1.了解学生原来的学习情况,从实际出发,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多鼓励学生,提高学生学习。

        2.多利用课余时间,给其进行查漏补缺,释疑解难,充分发挥班干的带头作用,以优扶差。

        3.密切与其家长联系,共同配合督促好他们的学习。

        4.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拓展。在教学中,结合课后练习的一些带思考性的题目,引导学生启动思维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灵活的方法。

        5.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计划教案,优化课堂结构,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加强实际操作,只管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观念,多加强实际操作,直观教学,发挥学生的空间的培养,培养学生的抽象概念能力,判断、推理、迁移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总结规律,使他们自发性创造性地学习。

篇三: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四(x)班共有学生xx人,总体说来,良好的学习习惯已经初步养成,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好的完成作业,学习数学的兴趣较高,但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还需要进一步培养。个别同学的基础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在这方面有待强化。

二、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四则运算,位置与方向,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三角形,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统计和数学广角等内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 教材的编写特点

        1、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 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 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 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 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精讲多练,熟能生巧。

篇四: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简析

        全班共有xx名学生,全部来自农村或者是xx镇。学生学习兴趣不很高,基础知识不扎实。大部分学生,能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获取知识。抽象思维水平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知识掌握较牢固,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数学的能力。

        个别学生基础知识差。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被动,上课不认真听讲,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有困难,特别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存在问题。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习不勤奋,成绩不理想。

二、教材简析

        这册教材包括混合运算和应用题,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量的计算,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内容。

        1、混合运算和应用题

        这单元进一步学习三步式题的混合运算顺序,学习使用小括号,继续学习解答两步应用题,解答比较容易的三步应用题,它的特点是未知量随着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同时连乘和连除应用题集中在一起教学,加强彼此的联系,有助于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并能进行相互检验。在这一单元增加简单的统计内容,这也是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趋势,学生及早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可以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及加带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的学习。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整数和整数四则运算

        是在前面所学有关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复习、概括、整理和提高,先把整数的认数范围扩展到千亿位,总结十进制计数法,然后对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运算定律加以概括总结,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打下较好的基础。

        教学重点: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以及四则运算的关系。

        教学难点: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以及应用四则运算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未知数X。

        教学关键: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概括出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运算定律等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3、量的计量

        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的基础上,对各种常用的计量单位的系统整理和总结。这部分教材先讲计量的产生,接下来讲常用的计量单位,最后才是名数的改写。总之,本单元新知识不多,教学时应以复习、整理为主。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常用的长度、面积、重量、和时间及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面积单位和进率及名数的改写。

        教学关键:重视计量单位的直观表示,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明确的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熟练地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在学习分数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它包括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大小的比较,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等六部分内容。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和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教学关键:正确理解小数的意义及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

        5、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这部分内容先教学小数加减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再教学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由于小数加减法有密切联系,计算法则基本相同,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便于学生在已学的基础上较快地理解和掌握新的计算方法。这单元同整数计算一样,注意教给学生多种计算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灵活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小数加减法的简单算法。

        教学关键:在学习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时,着重说明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6、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教材先讲角的概念和角的度量,随后出现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形的特征,初步对三角形进行分类,以及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结论。接着学平行四边形,理解它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最后学习梯形特征,以及与平行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以及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难点:区别直线、线段和射线,垂线与平行线概念。

        教学关键: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画图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自然数和整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含有三级的多位数。

        2、使学生理解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整数口算。

        4、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和简单口算。

        5、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数据整理的方法,以及简单的统计图表,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6、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会比较熟练地计算一般的三步式题,会使用小括号,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的文字题。

        7、使学生会解答一些数量关系稍复杂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并会解答一些比较容易的三步计算应用题,初步学会检验的方法。

        8、结合有关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唯物辨证观点的教育。

四、本学期教学措施

        1、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

        4、多创设学习情境,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6、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第一单元知识点(四则运算)

        1.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这是同级运算)

        2.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在算加减法。(这是两级运算)

        3. 算式里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在算括号外面的。

        4.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5.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一个数减去0也得原数。

        6.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7. 一个数和零相乘,仍得0。

        8.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9. 0不能作除数。

        10. 在解决问题时,如果列综合算式,必须用脱式计算。

        11. 任何数除以0都得0。(×)因为0不能做除数。

        第二单元知识点(观察物体)

        1. 如何确定物体所在的位置?

        (1)明确方向。

        (2)明确距离。

        2.根据方向和距离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3.在生活中一般先说物体所在方向离的近(夹角较小)的方位。

        4.平面图形的一般画法:

        (1)先确定某建筑物的方向。

        (2)再确定角度。(测量角度时,哪个方位在前,0刻度线就对准谁。)

        (3)最后确定距离。

        5.两个城市的位置具有相对性,方向相对,角度和距离不发生改变。例如:甲地在乙地的南偏东30度500米处,则乙地在甲地的北偏西30度500米处。

        第三单元知识点(运算定律)

        1.两个数相加,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2.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3.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为:a×b=b×a

        4.三个数相乘,先让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让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为:(a×b) ×c=a×(b×c)

        5.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c+b×c

        6. 类似于乘法分配律的简便公式;

        (a-b)×c=a×c-b×c

        (a+b)÷c=a÷c+b÷c

        (a-b)÷c=a÷c-b÷c

        7.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另两个数的和。这叫做减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8.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变化,“+”变“-”, “-”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9.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另两个数的积。这时除法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10. 在一个带有括号的算式中,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不发生改变。用字母表示为:

        a×(b×c)=a×b×c a×(b÷c)=a×b÷c

        括号前面是“÷”,去掉括号后,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发生了改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a÷(b÷c)=a÷b×c

        12. 另两种简便方法:

        (1)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的形式。

        (2) 把一个因数改写成两个数相除的形式,然后变成乘除混和运算。

        第四单元知识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就需要用小数来表示,这样就产生了小数。

        2.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仿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的右面,用圆点隔开,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3.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4.一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写作0.1),两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之一(写作0.01),,三位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千分之一(写作0.001)。

        5.十分之几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用两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用三位小数表示……

        6. 小数的读法:

        (1)先读整数部分,再读点,最后读小数部分。

        (2)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3)整数部分是0的小数,整数部分就读“零”,小数部分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8.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例如:0.70=0.7 105.0900=105.09(这是小数的化简)

        又如:不改变数的大小,把下面各数写成三位小数

        0.2=0.200 4.08=4.080 3=3.000(这是改写小数)

        9.如何比较小数的大小?

        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的数相同,比较千分位上的数……

        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

        (1)小数点向右

        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2)小数点向左

        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

        11.把量和单位名称合起来的数叫名数。

        12.单名数:只带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4千米、0.8吨、15.38元……

        13.复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名称的名数。例如:

        20元5角8分 5吨600克……

        14.名数改写的规律:先找进率;再看是把高级单位改写成低级单位,还是是把低级单位改写成高级单位;最后移动小数点。口诀如下:

        (1)高到低,乘进率,小数点,向右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1.32千克=(1320 )克 (58 )厘米=0.58米

        1千克=1000克 1米=100厘米

        高→低 低←高

        1.32×1000=1320克 0.58×100=58厘米

        (2)低到高,用除法,小数点,向左移,移几位,看进率。

        例如:

        7450米=(7.45 )千米 (9.02)吨=9020千克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低→高 高←低

        7450÷1000=7.45千米 9020÷1000=9.02吨

        15.求小数的近似数,可用“四舍五入”法。

        16.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17.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求近似数时,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看十分位上的数;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看百分位上的数;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千分位,看万分位上的数……。然后根据“四舍五入”法进行取舍。

        例如:9.953≈ 10 (保留整数)

        9.953≈10.0 (保留一位小数)

        9.953≈9.95 (保留两位小数)

        23.4395≈23.440 (保留三位小数)

        18. 1.0比1精确。保留的位数越多,数就越精确。

        19.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

        方法二:(1)先找万位;(2)在万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万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20.如何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方法一:把已知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八位,进行化简后,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

        方法二:(1)先找亿位;(2)在亿位后面点“.”;(3)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化简;(4)在数的末尾加写一个亿字;(5)如果有单位名称一定照抄过来。

        注:对于改写的方法,同学们灵活掌握。

        21.下列各数中的“6”分别表示什么?

        6.32(表示6个一) 0.6(表示6个十分之一) 0.86(表示6个百分之一)

        62.32(表示6个十) 3.416(表示千分之一)

        22.三位小数一定小于四位小数。(×)例如:1.003﹥0.5678

        23.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该是去掉小数末尾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24.小数就是比1小的数。(×)例如:10.1﹥1

        25.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5个。(×)

        近似数是0.5的两位小数有9个,分别是:0.45、0.46、0.47、0.48、0.49、0.51、0.52、0.53、0.54。(先看百分位上的数,再利用“四舍五入” 法。)

        26.近似数4.0与精确数4.0末尾的0都可以去掉。(×)

        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27.小数的位数越多,数就越大。(×)

        28.小数都比自然数小。(×)

        29.整数都大于小数。(×)

        30.0.4与0.6之间的小数只有一个。(×)因为0.4与0.6之间的小数有无数个。31.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最小是(6.495)。

        方法:求最大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大,千分位上的数必须“舍”,也就是千分位上只能是1、2、3、4,其中最大的数是4,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大是6.504。

        求最小的近似数时,一定比6.50小一个计数单位(本题少一个0.01,也就是6.49),这时千分位上的数必须“入”, 千分位上只能是5、6、7、8、9,其中最小的'数是5,所以近似数是6.50的三位小数中,最小是6.495。

 四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2

        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一、加法运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a-b-c=a-b+c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a+b)×c=a×c+b×c a-b×c=a×c-b×c

        鸡兔问题公式

        (1)已知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

        (总脚数-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每只兔的脚数-每只鸡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者是(每只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每只兔脚数-每只鸡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

        例如,“有鸡、兔共36只,它们共有脚100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一(100-2×36)÷(4-2)=14(只)………兔;

        36-14=22(只)……………………………鸡。

        解二(4×36-100)÷(4-2)=22(只)………鸡;

        36-22=14(只)…………………………兔。

        (答略)

        (2)已知总头数和鸡兔脚数的差数,当鸡的总脚数比兔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脚数×总头数-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免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3)已知总数与鸡兔脚数的差数,当兔的总脚数比鸡的总脚数多时,可用公式。

        (每只鸡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兔数;

        总头数-兔数=鸡数。

        或(每只兔的脚数×总头数-鸡兔脚数之差)÷(每只鸡的脚数+每只兔的脚数)=鸡数;

        总头数-鸡数=兔数。(例略)

        (4)得失问题(鸡兔问题的推广题)的解法,可以用下面的公式:

        (1只合格品得分数×产品总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或者是总产品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总产品数+实得总分数)÷(每只合格品得分数+每只不合格品扣分数)=不合格品数。

        例如,“灯泡厂生产灯泡的工人,按得分的多少给工资。每生产一个合格品记4分,每生产一个不合格品不仅不记分,还要扣除15分。某工人生产了1000只灯泡,共得3525分,问其中有多少个灯泡不合格?”

        解一(4×1000-3525)÷(4+15)

        =475÷19=25(个)

        解二1000-(15×1000+3525)÷(4+15)

        =1000-18525÷19

        =1000-975=25(个)(答略)

        (“得失问题”也称“运玻璃器皿问题”,运到完好无损者每只给运费××元,破损者不仅不给运费,还需要赔成本××元……。它的解法显然可套用上述公式。)

        (5)鸡兔互换问题(已知总脚数及鸡兔互换后总脚数,求鸡兔各多少的问题),可用下面的公式: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鸡数;

        〔(两次总脚数之和)÷(每只鸡兔脚数之和)-(两次总脚数之差)÷(每只鸡兔脚数之差)〕÷2=兔数。

        例如,“有一些鸡和兔,共有脚44只,若将鸡数与兔数互换,则共有脚52只。鸡兔各是多少只?”

        解〔(52+44)÷(4+2)+(52-44)÷(4-2)〕÷2

        =20÷2=10(只)……………………………鸡

        〔(52+44)÷(4+2)-(52-44)÷(4-2)〕÷2

        =12÷2=6(只)…………………………兔(答略)

        鸡兔同笼

        1、鸡兔同笼属于假设问题,假设的和最后结果相反。

        2、“鸡兔同笼”问题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

        ①假如都是兔

        ②假如都是鸡

        ③古人“抬脚法”:

        解答思路:

        假如每只鸡、每只兔各抬起一半的脚,则每只鸡就变成了“独脚鸡”,每只兔就变成了“双脚兔”。这样,鸡和兔的脚的总数就少了一半。这种思维方法叫化归法。

        3、公式:

        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数=兔的只数;

        鸡兔总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5、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提前算

        关于“0”的运算

        1、“0”不能做除数; 字母表示:a÷0错误

        2、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3、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字母表示:a-0=a

        4、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字母表示:a-a=0

        5、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字母表示:a×0=0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 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 5÷0得不到商.(无意义)

       好了,今天关于“四年级下册数学”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四年级下册数学”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