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主题作文 主题作文

三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_三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电子版

zmhk 2024-05-18 人已围观

简介三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_三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电子版       作为三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话题的专家,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

三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_三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电子版

       作为三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话题的专家,我对这个问题集合感到非常兴奋。我会按顺序逐一回答每个问题,并尽量提供全面而准确的信息,以便为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思考。

1.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2.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3.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周长的认识> PPT课件!

4.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简单又好看

5.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三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_三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电子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小学数学公式: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 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 S=a×a

       2 、正方体 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

       S面积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 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

       小数×倍数=大数

       (或 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全长=株距×(株数+1)

       株距=全长÷(株数+1)

       2 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全长=株距×株数

       株距=全长÷株数

       盈亏问题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相遇问题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流水问题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浓度问题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利润与折扣问题

       利润=售出价-成本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时间单位换算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4\6\9\11月

       平年2月28天, 闰年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时=60分

       1分=60秒 1时=3600秒积=底面积×高 V=Sh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位置与方向。

       认识东南西北,本课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位置与方向单元的第一课。要求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根据给定的东、南、西、北中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为突破本课重难点微课分为四个部分:1.介绍辨认方向的方法。2.演示学生站在校园中间甬道辨别校园的四个方向的过程。3.结合校园观测过程,理清方向之间的关系。4.拓展知识。

求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周长的认识> 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千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84、85页的内容。《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千米的观念,在建立千米观念的基础上去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又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的关键是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增加学生对千米的感性认识。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制定了以下三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熟记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2、能力目标:在认识千米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能用千米正确估计物体的长度。

        3、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在探索和合作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本节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二、说教法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我分析了学生的状况。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三年级学生都有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但三年级学生习惯于形象思维,要建立1千米这么大的一个长度观念,还存在一定的难度,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重量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介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阶段特点,我采用了观察法、实验法及尝试练习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三、说学法

        教师要成为“善教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因为“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同教法一样,学法指导也必须根据学生特点与学习内容进行优化组合。在分组实验时,指导他们学会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学会合作与讨论;在认识千米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与总结。

        四、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一米大概有多长?

        2、出示米尺,让学生说说米尺的作用。

        3、当我们测量数学课本的宽,铅笔盒的厚度时,是不是还用米来测量?当米尺测量这些物体显得太长时,我们是引入了分米、厘米、毫米等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来测量,这些单位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4、如果我们要测量一下梧埏镇中心小学到温州动物园的路程到底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当测量路程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现在我们就来认识千米。

        (这种导入方法建立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通过设疑提问,巧设悬念,可以激发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的欲望,并了解了千米这种单位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千米

        (1)认识10米。

        在学校的操场上用卷尺量出10米,在两头插两根标枪,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然后每10米移动一下标枪,同时让学生观察,走步,了解几十米,举例说说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0米?

        (2)认识100米。通过测量得到10个10米是100米,观察,然后走一走,想想100米的长度。举例说说从哪里到哪里的长度大约是100米?

        (3)认识1000米。

        上此课的前几天体育老师已经利用体育课组织学生绕操场跑道跑了4圈,每人必须跑完,跑慢没关系。学生先说说赛跑的感受,然后告诉学生跑道为250米,问实际上就是跑了多少米?

        2、单位间的化聚。

        (1)1000米就是1千米,1千米就是1000米(板书千米、米关系),

        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跑完艰苦的1千米,此时“千米”在学生的心中已经烙下了深深的印痕,那将是久远的,突破了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难点)

        (2)教学例1

        以前我们学过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互化,现在你能不能根据1千米=1000米,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请大家试一试,有困难的同学可以与同桌商量一下。

        计算2千米=()米

        学生计算结果,然后说说是怎样想的。

        再练习:

        2千米500米=()米

        6千米30米=()米

        练习后说说想法。

        (3)教学例2

        尝试练习

        4000米=()千米

        并说说练习过程的依据?

        再练习

        10000米=()千米

        尝试练习:

        4350米=()千米()米

        想:4000米是4千米,4350千米是4千米530米

        (4)试一试:

        6千米720米=()米

        5830米=()米

        3、归纳整理长度单位

        经过这个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把长度单位全部学完了。你可以先用手比划一下各长度单位(千米除外)的长度。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给它们排排位?

        答: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共有五个,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相邻长度单位间的进率都相同吗?不同在哪里?

        答:基本的进率关系式有四个,分别是: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在此基础上可以推算出以下的进率关系式:

        1千米=10000分米=100000厘米=1000000毫米

        1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0毫米

        (引导学生对学过的长度单位及其进率进行整理和归纳,使学生认识一个完整的长度单位的知识体系。)

        小结:今天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哪些问题?你是用哪些方法学会这些知识的?

        三、巩固应用

        学了这些知识你觉得能解决哪些问题?

        那么多实际问题,课后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问题想办法加以解决。这里老师也收集了几个问题,你们能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加以解决吗?

        1、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一根拔河绳长12()

        小冬肩宽30()

        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0()

        一本数学书厚8()

        北京到温州之间相距2510()

        杭州到温州之间相距367()

        学校到温州动物园相距12()

        (这道题和生活联系最紧密,可以加强学生对长度单位千米与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对比,培养学生准确使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2、在○里填上“〉”、“〈”、或“=”号。

        (1)5千米○678米;(2)28毫米○6厘米;

        (3)100分米○10米(4)6分米○485毫米

        3、有A、B、C、D四种物体,它们的长度分别如下。那么最长的一种物体是()。

        A、680毫米B、4分米C、2米D、216厘米

        (安排这道题的目的是在学生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基础上,会进行单位换算,并比较大小。又通过选择合适的数量,建立实际长度的观念。)

        4、你能说出一些具体例子吗?

        (1)约6分米长的物体(举出5个例子)。

        (2)用千米作单位最合适(举出5个例子)。

        (在熟练认识长度单位的基础上,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应用题,并能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提高运用长度单位的能力。)

        板书设计:

        千米(公里)的认识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例1:

        (1)2千米=()米

        (2)2千米500米=()米

        例2:

        (1)4000米=()千米

        (2)4350米=()千米()米

        这样的板书设计一是有利于指导学生观察和抽象概括;二是板书设计和教学思路和谐统一,能简明突出地呈现本课知识点,看上去一目了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简单又好看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过自己亲身体验,感悟周长的含义;通过小组合作与探究,用多种适当的方法来求出平面图形的周长;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及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采用在教室中摆放大图形,吸引学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中来,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描一描、测一测等方法让学生来感知周长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说话,积极参与知识的探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难点:知道周长的含义。

       教具准备:各类图形卡纸及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上课前已在教室中间摆放了一个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T:今天小朋友们是不是感到特别奇怪,老师在咱们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图形,请你仔细观察这个图形,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

       (学生从外形上来说,直线曲线上来说,从对称性上来说。)

       T:观察得真仔细,小朋友们以后观察任何东西都要像今天这样仔细。好啊,那咱们观察过了,老师接下去就想请一位小朋友来走一走了。(教师示范:请一位小朋友仿照老师的走法,从一点出发,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请其他小朋友注意观察。)(学生走)

       T:走得棒不棒?(棒!)你们观察得更棒,老师奖励大家一个问题:刚才这位小朋友他是沿着这个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线或轮廓)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个图形的边线或者说是轮廓叫作“周长”(板书:图形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共同探究:

       (一)教学周长

       T:那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学生交流。)

       教师演示:我们从任一点出发,绕着它的边线走了一周,又回到这一点,那么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1)教师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请学生来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图形来比划一下它的周长;

       (2)观察一下身边的事物,你能指一指它们的周长吗?(我们还发现了物体表面的周长,板书:物体表面的)

       T:我们发现了不光图形有它的周长,物体表面也有它的周长。

       (3)印一印,描一描:利用你桌上的物体,选取它的一个面,用印一印的方法,描出这表面的图形的周长。

       (① 印当中来发现不封闭图形;②老师也准备了两个图形,请你来描一描它们的周长:这什么这个不描呢?)(我们从一点出发,绕着图形的边线走,不能回到这一点,这个图形叫不封闭的图形,那你觉得什么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所以在数学上我们可用一句更加简洁的话来概括: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请你判断下面哪些图形能计算周长(能,请坐好,不能,请举手。)

       (二)探求周长的方法

       T:认识了周长,下面请你想想办法来求求周长吧。

       这个任务就交给你们四人小组了。

       小组活动:老师把黑板上展示的基本平面图形放入每个小组的信封里,请各各四人小组合作探究求周长的方法

       交流:说说看,你们小组是怎样来求的?(测量、绳子围、对称性……)

       小结:我们刚才在求周长方法时,发现一个图形比较平直就可以用尺子来量,比较弯曲就可以用绳子来量,还发现对称的图形只要求一半就行了……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我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有几厘米,怎么办?

       (2)我用两根同样长的绳子围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四边形,谁的周长大?

       (3)T:那你能这些方法来求一下刚才印下来的物体表面图形的周长吗?

       (引到地上的教室中的大图形,以他们在上课时找到的特点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求周长了。)

       ※(4)小明的书桌面是一个长120厘米,宽50厘米的长方形。如果在它的二个角上分别裁去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问你图形的周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如图)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T:通过咱们一节课的共同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PPT教学课件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思维导图怎么画简单又好看如下:

       在三年级上册数学思维导图的绘制中,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展开: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和常见的量。

       1、数的认识

       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包括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认识。我们可以以一个中心主题数的世界开始,然后分出三个子主题。

       整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我们可以以正整数和负整数为子主题,再分别列出它们的正负数和0。

       小数:小数包括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我们可以以小数的组成为子主题,再分别列出整数部分、小数点和小数部分的例子。

       分数:分数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线。我们可以以分数的组成为子主题,再分别列出分子、分母和分数的例子。

       2、数的运算

       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我们可以以一个中心主题四则运算开始,然后分出四个子主题。

       加法:加法可以结合第一个知识点中的例子来进行。

       减法:减法也可以结合第一个知识点中的例子来进行。

       乘法:乘法可以介绍一些乘法的小技巧和速算方法。

       除法:除法可以介绍一些除法的小技巧和速算方法。

       3、常见的量

       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常见的量的概念,包括长度、重量、时间和角度等。我们可以以一个中心主题生活中的量开始,然后分出四个子主题。

       思维导图绘制的注意事项:

       1、突出重点和核心概念。在思维导图中,应该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最中央或最上方,把次要的信息放在次要位置或下方,以此类推。这样可以确保思维导图的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方便使用者快速找到核心概念。

       2、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形。在思维导图中,应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图形来表达信息。尽量避免使用冗长、复杂的句子或难懂的词汇,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图形来传达信息,可以让使用者更容易理解思维导图所表达的内容。

       3、保持思维导图的清晰易读。在思维导图中,应该保持线条和色彩的清晰易读,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颜色和图形,避免出现混乱和难以理解的情况。此外,还需要注意思维导图的排版和布局,确保整体美观易读,方便使用者理解和记忆。

       《小学数学3上课件等多个文件》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s/1dfHlAXdnxgBKuYJXKl77kg

提取码:4v2p

       小学数学3上课件等多个文件|三年级上数学PPT课件+教案|三数上(RJ)--1.精品教学课件 (1)|三年级上数学PPT课件+教案|课件|单元教案|一 时、分、秒|五 倍的认识|四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三 测量|七 长方形和正方形|六 多位数乘一位数|九 数学广角——集合|二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八 分数的初步认识

       好了,关于“三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三年级数学课本上册人教版”,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